中国贸促会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涉法新闻汇总2023-05-04 17:38:34
中国贸促会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涉法新闻汇总
中国贸促会于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上午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出席,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其中,涉法新闻汇总如下:
一、发布2023年1月、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经贸摩擦,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中国贸促会持续对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措施进行跟踪分析,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1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50,2月份为239,均处于高位,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冲突仍处于高位上扬态势。
从国别指数看,1月份引发全球经贸摩擦冲突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美国、印度尼西亚,2月份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
从分项措施指数看,进出口限制措施、进出口关税措施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指数在1、2月份均位居前三位,并均处于高位。
从措施涉及领域看,1月份全球经贸摩擦主要涉及各类蔬菜、水果及坚果、谷物、肉类及各类动物产品,以及钢铁制品。2月份则主要涉及各类电机电气设备、机械器具、矿物燃料、塑料制品、特殊交易品以及水果和谷物等产品。
二、发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英文宣传册》
为推动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中国贸促会在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支持下,编制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英文宣传册》。宣传册有三大亮点:
一是覆盖区域广,产品数量多、种类丰富。宣传册收集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涵盖茶、酒、果蔬、粮、畜牧、渔、手工艺品等多个类别。
二是采用分区编纂方式。分为东北卷、华北卷、华东卷(上下2卷)、中南卷、西南卷和西北卷共7卷,突出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内涵。
三是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宣传册采用英文体例编撰,并在产品目录页增加中文对照名称,提供每个产品的地域覆盖范围和产品特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呈现产品特点。
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制定《地理标志商品品牌评价规则》团体标准,根据国际规则开展地理标志商品认证,为企业增信赋能,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三、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近日,菲律宾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协定将于6月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请问中国贸促会在RCEP推广实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琳洁:自RCEP实施生效以来,中国贸促会汇聚全国贸促系统之力,打出一套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的组合拳,指导和支持各地方、各行业和广大企业抢抓机遇,扩大与RCEP成员的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协定红利持续释放。
一是帮助广大企业切实享受协定红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全国贸促系统签发RCEP项下原产地证书20.17万份,涉及出口金额84.1亿美元,预计为我国产品在RCEP进口成员国减免关税约1.26亿美元。
二是助力各地做好政策对接。目前全国贸促系统共举办RCEP各类论坛和培训200多场,惠及企业数十万人次。近期,中国贸促会在消博会上举办“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暨RCEP等自贸协定推广论坛”。6月中旬,我们将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共同主办以“携手前行 共促繁荣”为主题的2023年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就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RCEP协定与国际航运贸易便利化、RCEP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三是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产品。我们围绕广大外贸企业利用自贸协定开拓国际市场的痛点难点,以及RCEP生效实施对各地区特色产业产生的影响等深入调研,发布《RCEP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对接研究报告》,以及包括RCEP在内的16本《自由贸易协定商务应用指南》,提炼并分享企业应用RCEP相关政策享惠策略和案例。
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继续做好商事认证、宣介推广、培训指导等高质量实施RCEP工作,充分发挥RCEP在稳外贸稳外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可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一季度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有关情况?有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王琳洁:2023年1-3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133.63万份,较上年同比增长11.32%。
其中,全国贸促系统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839.32亿美元,同比增长7.14%;签证份数为84.6万份,同比增长7.83%。全国贸促系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1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93%;签证份数为33.69万份,同比增长21.36%,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RCEP即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RCEP原产地证书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也为我外贸企业“出海”稳订单拓市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23年1-3月,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46.76%;签证份数共计4.57万份,同比增长105.54%。
另外,随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贸促会为企业签发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有较大幅度下降,出证份数同比减少79%;涉及合同金额约9780万美元,同比下降84%。
从一季度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开局平稳、逐月向好的发展态势。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活力显著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您刚才提到贸促会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可否介绍一下这方面有关工作情况?
王琳洁: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是由中国贸促会及其授权的分支机构应申请人的申请,对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进行的证明,可作为企业依法减免违约责任的重要证明文书,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也是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贸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手段。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2020年2月3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全国贸促系统的106家商事证明授权机构依法依规为4957家出口企业出具了8888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合同累计金额约为1248.75亿美元,有力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维护合法权益。
今年一季度,中国贸促会为企业签发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说明外贸企业遭遇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所减少,也印证了我国外贸进出口逐月向好的发展态势。
六、凤凰卫视记者提问:今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迎来1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其中,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您认为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应从何处着力?
王琳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经过十年的探索,我国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已全部清零,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点逐步转向服务贸易领域。为研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具体改革路径,深化在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领域的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中国贸促会通过文本分析、企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撰写完成了《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制度创新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成果较为显著:一是创新成果增多,累计推广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成果62项。二是开放领域扩大,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超过 100 个,自贸试验区外商服务投资领域开放部门达143个。三是开放水平提高,海南自贸港在环境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开放水平已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处于同一水平。
《报告》认为,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标对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国自贸试验区可通过推广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缩减外商投资准入(服务业)负面清单,试点金融、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等举措,推动自贸试验区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的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
七、中国贸易报记者提问:您在上个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到全国贸促系统积极参与贸法通平台轮值工作,可否介绍一下贸法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跨境贸易投资方面问题的实际案例?
王琳洁:2023年以来,贸法通持续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涉外商事法律公共服务。今年一季度,平台解答企业咨询近1.2万次,累计咨询量达30万次。据平台数据统计,企业咨询问题仍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合规、争端解决、跨境投资等方面,约占咨询总量的八成,主要涉及制造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领域。
在全国贸促系统支持下,平台法律支援继续保持企业的高满意度、高好评率。一季度,吉林贸促会成功协调印度某公司与吉林某企业的贸易争端,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宁夏贸促会通过敦促履约方式,成功解决宁夏某外贸企业滞港3个月的货物清关问题。山东贸促会联合墨西哥中国商会共同调解墨西哥某企业与山东某企业贸易纠纷,促成中墨企业继续履行约30万美元贸易合同。浙江贸促会商法中心与绍兴市、瑞安市贸促会联合通过敦促履约方式,成功促使埃塞俄比亚、瑞典、土耳其银行向3家浙江企业支付欠款。
八、知识产权报记者提问: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可否介绍一下中国贸促会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关工作情况?从受理企业专利商标申请的情况看,有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王琳洁:中国贸促会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推进者。1973年,受中央政府委派,中国贸促会派出代表团,代表中国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领导机构会议,在参会报告中首次将英文词组“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成“知识产权”,并沿用至今。
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厚植,中国贸促会打造了调解仲裁、专利商标代理、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介等一站式、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所属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及其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和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排头兵”“国家队”。过去十年,我们累计代理专利和商标案件60多万件,其中为外国企业在华申请发明专利和商标35万件,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申请专利和商标5万多件。
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深入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牵头发起成立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和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中国分会。2017年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长期观察员,积极就推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引入中文等议题,代表中国工商界发声,阐释中国立场。
在运用知识产权维护企业海外利益方面,我们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在国际重点展会为中国企业提供“展前展中展后”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合规风险排查,切实帮助企业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4月20日至26日,中国贸促会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高端知识产权专业论坛、企业培训等活动,推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从2023年一季度中国贸促会办理专利、商标申请的情况看,中国企业赴海外申请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反映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从国家和政府层面看,知识产权等主管部门积极介入专利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各级人民法院的专利侵权判决中赔偿金数额逐年提高;从申请人方面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越来越多的专利权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相关诉讼数量大幅增长。
九、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您在上个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到,中国贸促会将定期发布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请问,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近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最新动态?
王琳洁:为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动态,中国贸促会以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为观察样本,发布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
《2023年3月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显示: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迅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全面重构,传统汽车制造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集中向电气机械领域尤其是电池行业推动创新。在政策措施方面,美国发布《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第三版)》,启动绿色能源专利计划,出台商标快速申请等新举措;韩国发布《关于加强打击假冒商品的措施》,在海外专利纠纷、保护商业秘密和技术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越南正式生效《马拉喀什条约》,制定计算机程序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指南修正草案。在国际合作方面,巴西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女性与知识产权:国际对话”活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挪威工业产权局、欧亚专利局就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项目继续深化合作;越南与新加坡在专利检索和审查方面开展合作,以提高两国专利审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