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RCEP红利得到最充分释放,接下来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2022-04-15 16:30:20
让RCEP红利得到最充分释放,接下来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2022年04月15日
RCEP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中国要进一步用好协定,让RCEP红利得到最充分释放,接下来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霍建国: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充分用好RCEP,全面加强同各成员国的经贸投资合作。对此,国务院已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相关部署,商务部也多次进行了全面的培训,目前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行动起来,就加强同区域内成员的贸易投资合作做好规划并付诸行动。
建议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熟悉协定内容,贸易企业应重点熟悉货物贸易降税的有关安排,有针对性地做好进出口工作。二是加强同区域内原有客户的沟通和协作,相互配合开展好新的洽谈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三是认真研究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生产安排和备货,同时要注意保证产品质量,树立中国出口产品的良好形象。四是有投资条件的企业应熟悉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条款,有针对性地做好投资策划工作和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积极物色投资合作伙伴和投资项目,特别要关注物流配送体系的投资,积极探索建立供应链体系或海外仓配套设施,由贸易逐步发展到投资是跨国公司的基本标志。
刘英奎:一是深入开展RCEP研究,加大宣传阐释力度;加强企业调研,密切跟踪RCEP实施效果;分行业开展培训,提高协定利用率,助企把握更多国际经贸合作机会。
二是帮助企业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选择最优协定税率。如何在众多自贸协定中选择最优惠政策,是外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商务部在前期建立和完善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平台功能,全面提供中国自贸区关税查询。此外,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研发了“经贸规则计算器”,实现不同自贸协定项下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查询和针对RCEP的原产地享惠条件智能识别,帮助企业比较不同经贸协定的税率高低。
三是引导企业在RCEP成员国优化产业链布局。中国外贸已步入规模与质量兼顾,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整体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强化产业链价值链区域化、短链化,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内外部挑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关部门应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国际业务管理水平,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
四是进一步加大“引进来”力度。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加大吸引跨国公司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新兴产业在华投资力度,扩大产业国际合作;同时积极从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RCEP成员国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抢抓机遇补链强链。
五是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贸促会等应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全面提升RCEP签证业务,大力培训签证员、增设签证点,积极推进RCEP企业自主声明制度、贸易货物“预检验”制度,实施进出口商品“即报即放”、鲜活农产品“即验即放”、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运抵直装”,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六是引导建立企业RCEP项下合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国贸促会作用,引导贸仲委、海仲委以及具备资质的涉外律所为企业提供仲裁、调解、知识产权保护等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全方位提高实施协定的质量。
潘南山: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一方面继续加大相关培训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利用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优化供应链,熟悉协定内容和成员国关税减让情况,熟练掌握原产地证书申领程序、证明材料等要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参与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促进国内企业之间分享获得RCEP红利的经验,探讨新规则、新业态、新机会。
刘 英:一是解读和把握好RCEP带来的机遇。要将RCEP条款及效应充分地给企业和地方政府解读清楚,并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把握好RCEP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特别是要掌握好分阶段、分国别的减免税以及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等内容。
二是把握好RCEP带来的贸易投资合作新机遇。RCEP首次在中日和日韩之间建立了自贸关系,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把握好RCEP给中日韩贸易所带来的空前机遇,加快建立稳定开放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应对RCEP落地带来的挑战。RCEP落地生效后,区域内的关税和投资壁垒都将降低,资金和产业均会更多向着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好的地区转移。因此,各地只有着力完善营商环境,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地方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方能在竞争中赢得未来。
免责申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